本报昆明1月17日电伴着和煦的暖风,中国科协首批研制完成的科普大篷车载着新千年的希望,途经安徽、江西、湖南、贵州等省,今天千里迢迢开进了阿诗玛的故乡——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,并在此举行了“科普大篷车下乡万里行”活动暨科普大篷车交接仪式。仪式结束后,石林县还举办了被少数民族群众称之为“雪中送炭”的“科普大集”。
这次活动由中国科协主办,北京市和安徽、云南、江西、湖南、贵州省科协承办。这种科普大篷车目前全国仅有3辆,第一辆就由安徽出发、今天落户云南的这一辆,故被称为“中国第一辆科普大篷车”。
这3辆科普大篷车的首车研制,是由中国科协和安徽省科协共同立项开发,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研制而成的。此车为厢式整车结构,厢体分为前后两部分,前部为科普展示区,颇似一个小型展览馆。打开厢体即可进行科普展览。后部为工作控制室,配备手提电脑、配电柜、车载空调、车载VCD、背投大屏幕电视、生活用品及医药用品柜和折叠床等,被称为“流动科技馆宣传车”。
在今天的交接仪式上,中国科协副主席刘恕兴奋地说:“一辆科普大篷车就是一座小型流动科技馆。它把科技下乡的经常性、流动性与现代科技馆丰富的展教功能有机结合起来,并能不断完善和更新,是加强科技下乡工作能力和条件的重要基础性措施,对科技下乡的深入开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广泛的影响。”据了解,云南省委省政府一贯重视科普工作,特别是在近几年省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,仍然确保了科普专项经费的下拨。刘恕说,云南为全国科普工作树立了榜样。
据介绍,中国科协这次将首批研制完成的3辆科普大篷车中的一辆,移交给云南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,是出于几方面原因:一、云南对科普工作高度重视,科普工作卓有成效;二、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省份,少数民族渴望和欢迎科普;三、云南省科协有积极性,多次主动提出要求;四、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工作队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,一定能发挥好科普大篷车的作用。
云南省科协副主席涂济民表示,要管好用好科普大篷车,把边远贫困地区、少数民族聚集区作为科普工作的重点,结合各民族节假日,通过科普大篷车,深入基层第一线,开展科普宣传、科技扶贫、技术培训、科普展览等活动,把科学技术直接送到农民手中。同时,根据地区特点不断探索完善围绕科普大篷车开展科普活动的新方法、新途径,并及时总结经验,为今后此项活动在全国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在“科普大集”上,各展位前人头攒动,许多民族兄弟姐妹争先恐后向科技人员询问有关农业、卫生、科技等方面的知识。一位彝族兄弟说:“今天赶集真值,解决了我好多干农活碰到的难处。”